胡:我想從你為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國家館所作的項目《一世模仿》(Life of Imitation)談起。這個項目有一個很強的研究過程,而這個研究的出發點,是對新加坡在「黃金時代」電影工業的興趣,我想瞭解,從什麼時候你開始了這個興趣?是怎麼樣開始這個研究過程的?
黃:這個可能是2005年,我在倫敦留了好幾年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後來我就有機會回去新加坡搞一個展覽,所以,我就回去做一些研究,尋找一些主題。剛好我就遇到我的朋友Khairuddin Hori,他是馬來人,是馬來畫家。我們就決定做一個雙人展,而且是為了一個馬來文化節做的。所以我就說我對P.RAMLEE很有興趣,P.RAMLEE 就是當時新加坡電影工業的代表人物,導演,演員,唱歌,寫劇本,他都有做,他是那個「黃金時期」(1950和60年代)電影業的代表人物。
我從小的時候,記得看過他的戲,可是我自己不懂得馬來語,所以我一開始就決定用P.RAMLEE作為我們研究的主題。然後我就跟這個朋友一起看老電影,新加坡拍的黑白電影,大多數都沒有字幕。所以我就依靠他來翻譯,不只是翻譯,而且他是告訴我,每一部戲的故事。我是通過凱(Khai)發覺到這些電影對馬來人的 Community(社群)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他們在日常講話的時候,時常會引用在電影中用的詞。都是通過凱,我就可以瞭解到這些東西。我看這些電影,就好像我的朋友看這些電影,不是我自己看,是通過他的眼睛,他的記憶,來瞭解這些電影。
問題是現在大部分的戲都很難找到,很難看到了。因為一方面是馬來回教社群從50年代到現在有點改變,現在很多東西都被禁止了。
原文網址: http://www.ionly.com.cn/nbo/news/info3/200907071/154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