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 紀錄 / 紀實 分類中的最新日記

寶藏巖社區及運動相關網站

| 迴響(0)

[摘要]

〈寶藏巖共生聚落Treasurehill Artivists CO-OP〉部落格設立於2006年,紀錄在市政府文化局的推動及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整合執行下,於2006年二月至十月期間所舉辦的活動及紀錄。

寶藏巖共生聚落Treasurehill Artivists CO-OP
網址: http://blog.yam.com/thcoop

寶藏巖共生藝術村簡介:
在漫長的都市政策、學院規劃、民間論述逐步發展共識的同時,寶藏巖仍不斷地自主繁衍摸索其保存之路,比如1998 年舉辦「第一屆台北市弱勢社區營造博覽會」,2002年發起「寶藏巖新發現影展」、2003年籌畫「全球藝術行動者參與計畫」(GAPP, Global Artivists Participation Project)等等以向外展現活力。終於2004年經台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通過決議,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寶藏巖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建築」,聚落在保存活化的政策確定下,將重新開展創造一個尊重社區既有脈絡的藝術村-結合「生產、生活、生態」之「共生」聚落模式、引入「藝術」之創意、接軌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之「青年會所」的「寶藏巖共生藝術村」。 (摘自〈寶藏巖共生藝術村簡介, 2006〉http://blog.yam.com/thcoop/article/5741195 )

宝窩 TREASURE HIVE
網址: http://treasurehive.blogspot.com/

共生社區─寶藏巖全球藝術行動者參與計畫
GAPP(Global Artivist Participate Plan)
(2003)
此計畫由黃孫權策畫,活動出版品: 藝術 實驗 寶藏巖:GAPP全球藝術行動者參與計畫實錄

[摘要]

阿拉伯世界的現代與當代藝術/第一卷/貝魯特1992-2005

2007年,拉德(Walid Raad)展開一項關於阿拉伯世界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歷史研究暨藝術計劃。拉德的計劃探索近來中東和波斯灣地區關於視覺藝術的實體基礎建構之興起,包括工作坊、節慶、資金、藝術學校、畫廊、大型博物館、期刊及公私立收藏。在其中,文化觀光已成為促發經濟成長及經濟力的工具,拉德的計劃檢視並揭開其意識型態上、經濟與政治脈絡下的不同面向及現象,並探索阿拉伯世界的文化或傳統,在國內外權力爭鬥所帶來的戰爭中,所受到的有形或無形影響為何。

資料來源: 洛杉磯Redcat藝廊


Walid Raad: Scratching on Things I Could Disavow: A History of Art in the Arab World / Part 1_Volume1_Chapter 1 (Beirut: 1992-2005)


In 2007, Walid Raad initiated a research and art project about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art in the Arab world. On the one hand, Raad's project explores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a new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for the visual ar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Gulf in the form of workshops, festivals, funds, art schools, white-cube galleries, large museums, journals, and private and public collections. In a context where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strumen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power, Raad's project identifies and unpacks the ideolog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is phenomenon. On the other hand, Raad proceeds from the writings of Jalal Toufic and his concept of "the withdrawal of tradition past a surpassing disaster" to also ask whether and how culture and tradition in the Arab world may have been affected, materially and immaterially, by the various wars that have been waged there by native and external powers.





【摘要】
我的作品以錄像、裝置和攝影為主,並挪用紀錄片、新聞報導和社會學方法來涉入一些特定政治活動,試圖以此觀察他們目的並提出另類方法來闡釋和閱讀歷史。
【摘要】
Walid Raad與Jayce Salloum合作的紀錄片Up To the South,以顛覆傳統紀錄片的手法,透過人物的自白,以隱諱輕鬆的方式呈現黎巴嫩與以色列國家間的衝突與人民社會文化的矛盾。

圖鑑團體是由瓦利‧拉德(Walid Raad)創辦,旨在調查並記錄黎巴嫩的現代史。不過這個名稱具有巧妙的誤導作用,因為它基本上是拉德所想像的一人企業,藉以探查、保存、研究並製作關於 這段歷史的文件,包括聲音、視覺物件、文字及其他資料。該團體調查研究成果以演講、攝影、筆記、中至極其他文件來發表,他們有的是真,有的是假。這些文件 有許多被保存在圖鑑團體位於貝魯特和紐約的資料庫。

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

| 迴響(0)
【摘要】
雨格(Pierre Huyghe)生於1962年, 2001雨格代表法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當時法國館Le Chateau de Turning榮獲特別獎。2002年雨格獲得古根漢Hugo Boss獎,並在隔年舉行個展。2006年雨格的作品A Journey That Wasn't 在惠特尼雙年展、泰特美術館及ARC/MAM的重新開幕上展出。

雨格的許多作品專注於檢視影片(film)結構的特性,及其與現實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的作品時常混用事實與虛構。在一些作品計畫中,他深入挖掘影片中的主體和演員的個人生活。

瑞克斯三人組唯一印度藝術團體,他們與社會中的邊緣族群進行交流,並以物件、文字陳置出獨特的記憶、環境和時間氛圍,並以此提出對公共城市文化的觀察。

傑斯‧沙路(Jayce Salloum) 網站

| 迴響(0)
Jayce Salloum定居溫哥華。自1975年既從事攝影、影像、裝置、文字和表演性質的藝術創作。曾參與多檔群個展,包括紐約MoMA、龐畢度藝術中心、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以及第八屆哈瓦那雙年展和雪梨雙年展。

瓦利.拉德 (Walid Raad) 介紹

| 迴響(0)
藝術家Walid Raad同時於紐約Cooper Union教書,曾於參加2004年台北雙年展。他的作品包括混合媒材裝置、行為表演、錄像、攝影和文學發表。圖鑑團體(The Atlas Group)為其一項歷時十五年的計畫(1989-2004),追蹤黎巴嫩內戰(1975-1991)的汽車爆炸案之相關線索,將戰爭的表相與人類的行為 作了一次虛實相間的參照對比,並質疑歷史「真相」存在與否。

年代

藝術家/團體

策展人

展覽

事件/跨領域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