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ently in 關曉榮 Category
原文:http://www.ren-jian.com/index.asp?act=ViewEachArticle&ArticleID=1604
文□關曉榮
蘭嶼反核廢料運動記事
"這塊土地是有靈魂的﹐它自古保護我族人至今﹐現在核廢料的毒素在此傷害它﹐我們若不起來抗爭﹐來日這受害的土地開始傷害我們﹐是因為我們未盡保護它的責任﹗"
推動蘭嶼反對核廢料運動的的雅美青年郭建平﹐兩年前畢業於花蓮玉山神學院之後﹐輾轉奔波於台灣與故鄉之間。這段日子介於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內部的工作﹑神職人員培育體系中繼續深造﹐抑或截然斬斷在台的生活﹐返回蘭嶼投身於故鄉的草根生活等問題﹐夾纏著原住民運動退潮﹐民族解放成效微乎其微的挫折和沮喪氛圍﹐對他造成嚴重的困擾與巨大的徬徨。
舊曆年前﹐他苦苦思索著﹐計畫在春節期間推動再一波的反核廢浪潮。蘭嶼的核廢料儲存場在去年間﹐由原應擔任監督角色的原委會放射性物料管理處移交廢料生產者﹐台電負責經營管理之後﹐台電在執政的新威權官僚勢力庇護之下﹐積極推展核四廠與建計畫。而蘭嶼的核廢料儲存場第二期建場工程﹐亦在核電廠擴張的需求下暗中有了復活的跡象。蘭嶼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九日至一九八八年二月廿日及同年四月廿三日﹐連續三波的反核抗爭行動至今﹐業已時隔兩年有餘。郭建平與同族人認為一九九一年二月廿日的第四波抗爭﹐首先指向台電當局﹐正式展示雅美人誓死反抗核廢料的民意與決心。其次﹐自首次抗議鄉民代表接受原委會邀請赴日觀光考察﹐違背雅美族民意與權益的"機場抗議事件"後﹐抗爭運動的規模﹐已從六人擴大到三百餘人。抗爭的認識與民氣的凝聚﹐也已在全島各村進入空前的狀況。因此﹐一九九一年二月廿日的運動。具備著檢驗族人們跨村的全族組織﹑動員狀況的意義﹑此時﹐郭建平為自己做了生命中重大的決定﹐他捨棄了在台學術圈的助理研究機會﹐動身返鄉長住﹐展開原住民知青返鄉奮鬥的新頁。
和土地之靈一起穿過寒流的抗議隊伍
陰冷的東北季風﹐在舊曆年期間﹐斷斷續續地籠罩著蘭嶼。二月十九日年初五傍晚﹐多雨的寒流來襲。朗村的數十位男性村民與長老﹐聚集在村中基督教長老教會會所﹐對二月廿日反對核廢料儲存蘭嶼的"驅除蘭嶼惡靈"抗議遊行﹐做出最後旳協商和決議。牧師王榮基總結地說道﹕"這塊土地是有靈魂的﹐它自古保護我族人至今﹐現在核廢料的毒素在此傷害它﹐我們若不起來抗爭﹐來日這受害的土地開始傷害我們﹐是因為我們未盡保護它的責任﹐雖然﹐前往集結地點象鼻岩的路途遙遠﹐交通工具有限﹐但是﹐我們有機車的和汽車的人﹐將來回載送村民克服困難。抗議採非暴力的和平方式﹐朗島村民將全部穿著傳統的勇士裝﹐戴籐盔﹑穿戰甲﹑揹心首﹑特長矛﹐向'惡靈'展示我們堅決的戰鬥意志。"
長老王田區在散會前高聲說道﹕"今夜不可喝酒﹐明日抗議結束後﹐青年人不要留在他村喝酒﹐抗議者集合後不可說笑。"
朗島以外的各村落亦已在各村自訂的方式下﹐聚集討論﹐準備二月廿日的運動。十九日午後﹐二十名攜帶簡便鎮暴器材的員警自台東飛抵蘭嶼。零星的媒體記者﹐與自費的學界熱心青年觀察員也早已抵達。
十九日入夜以後﹐料峭的春雨時大時小終夜不停。沒有人可以預估各村族人將參加抗議的人數﹐印象裏勢將比歷來三次規模更大。各村都有許多在台工作的青年逗留等待﹐這些青年受制於台灣工廠的作息限制﹐歷來多半在舊曆年年初五即已多數離鄉赴台開工﹐如今他們卻留在島上等待。紅頭村的部份青年﹐為了次日清晨早起﹐徹夜未睡聚在一起打紙牌唱歌。
二日廿日清晨七點三十分左右﹐紅頭村的擴大器以美語和中國話播放了召集族人出發前往復興台地集結的通告。七點四十五分﹐漁人村尚未有可見的動靜。八點十分﹐椰油村已發出第一輛載送近二十位長老的卡車﹐同時村擴大器播出村長召集村民與青年準備出發的通告。
八點二十分﹐往朗島村途中遭遇郭建平與親族的座車﹐車中載運了長老們的長矛與反核標語布條。朗島﹑東清﹑野銀三個村落業已自反方向出發至另一集結地象鼻岩。兩集結地的形勢將廢料場包夾在隊伍會師的中間點。由於車輛的缺乏﹐來回運送與族人們耗時費力的步行﹐兩地集結完成﹐開始向核廢場遊行會合的時間遲延到九點半﹐比預定時間晚了三十分鐘。
兵分兩路的抗議隊伍﹐在東清村領隊張海嶼牧師帶領的雅美語反核廢﹙ㄉㄠ ㄒ一ㄚ ㄍㄨ ㄙㄨ ㄌ一﹗﹚聲中﹐於十點左右在核廢場大門口會合。相對於三十人左右的隊伍﹐反核雅美人約五百位以上成人的聲勢浩大﹐十點十分情緒激昂卻不混亂的隊伍順利地向廢料場辦公室推進。
內化到母語意識中的反核﹐認知與立場
雅美族這次"驅除蘭嶼惡靈"運動宣言中的三個要求是﹕
一﹑即刻廢除核廢場二期工程的擴建計畫。
二﹑即刻擬定核廢場遷場時間表﹐以示尊重﹑保障雅美族人權。
三﹑即日起立刻停止核廢料運輸作業。
反核廢運動的書面宣言要求台電等相關單位﹐於六月三十日以前書面答覆全族雅美人﹐並斷言﹕"若政府仍無視我們的訴求﹐我們將採取更強烈的抗爭手段﹐發動全島族人﹐圍堵核廢料儲存場﹑專用碼頭﹐直到遷場為止。"
在台電的主管準備接受抗議宣言的過程中﹐許多族人要求立即答覆﹐並要求場方立下遷廠的文書保證。族人中採"限時"與"立即答覆"的意見僵持不下。聲擾團中綠色和平組織會長林聖崇在演講中﹐表示蘭嶼鄉鄉長與民代若未能堅守反核廢立場﹐族人可將他們罷免的意見。在僵持中引起雅美籍台東縣議員廖班佳﹑鄉民代表周一光﹑鍾馬雄的劇烈反彈。他們緊急表明自己反核廢的堅定立場﹐並發表"外人"不應干預雅美族人反核廢事務的言論。現場充斥著民代們激烈的表態言詞與動作﹐而鄉長謝朱明則未參加抗議不見蹤影。
反核廢抗議運動﹐在民代劇烈表態的小風波過後﹐台電官員允諾承接抗議宣言﹐並保證將此民意轉知上級機構後。族人們的抗議隊伍中﹐不斷地有局部的群眾對場方及某官員做出傳統驅除anito惡靈的動作。十一點卅五分抗議活動在官員接受抗議宣言後結束﹐各村族人自行散去﹐廢料場靠近大門的場房與一部大型吊車的鋼索上﹐綁著雅美人留下的抗議布條與頭帶。在陰冷的風中翻飛。
自一九八七年底"機場抗議事件"雅美族青年首度對核廢料表示反抗拒斥的行動以來﹐雅美族人反核廢運動已在這次的抗議中具體成形﹐並具有許多特點。
抗議前各村的集會﹐花費了許多時間討論人員集結的交通問題﹐而非要不要反核廢料。反對核能廢料已有母語的口號ㄉㄠ ㄒ一ㄚ ㄍㄨ ㄙㄨ ㄌ一﹗﹙意思是不要毒藥﹚﹐這事實意味著雅美族人對核廢料的認識與所採的立場﹐已內化到母語的意識之中。蘭嶼各村落各年齡層與不同的性別之間的反對立場已趨堅決一致。反對運動從早期的個別行動﹐進展到一九八八年間由"在台雅美青年聯誼會"推動﹐至今天的"雅美族公共事務促進委員會"。運動的組織與動員能力﹐持續地在經驗累積中壯大。
跨越血統論的藩籬迎向新挑戰
由於雅美族傳統平權思想習慣的延續﹐舊有的領導人施努來與郭建平等﹐刻意地將歷來的反核廢領導地位模糊化﹐藉以將運動的領導核心推向平權式的結合與雅美社會傳統連接。在歷史上﹐雅美族人鮮少遭遇涉及全族各部落的重大事務。由各村落現有的領袖﹐自然結合的跨村領導核心﹐才能將各村落兩性與現代間對現代事務認知的斷層與分歧緊密連結成一個具有活力的實體。這是一項空前的新經驗"反對核廢料"正推動他們迎向這一挑戰。
過去的抗爭訴求中﹐曾有"實施全島住民免費醫療保險"的要求。這類具有求償心理的訴求已在第四波運動中消失﹐反抗力量正向終止核廢料迫害的單一目標集中。數量漸增的婦女突破傳統兩性分工角色的規範參與抗議﹐離鄉旅台的戰後新生代﹐開始在謀生與全族重大事務中從事選擇﹐與婦女﹑長老並肩行動。雅美籍民代劇烈表態﹐基本上源自於雅美族傳統平權社會與現今台灣代議政治中的民代所涉及之個別利益的衝突與矛盾。表態的民代正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九日"機場抗議事件"後依然接受原委免費招等赴日的人。歷來反核運動的成形﹐迫使民代們在個人利益與堅定反核之間的搖擺立場不再能夠安然承受民意的挑戰。核廢料乃核電工業的產品﹐雅美族反核廢的標的當與本島反核電運動﹑綠色運動連結相通﹐反核戰線一致性才是衡度與區分蘭嶼反核廢料運動之內外和敵友的依據﹐民代們以"血統論"來劃分內外﹐或可視為情急自保的誤謬動作。
一九九一年二月廿日"驅除蘭嶼惡靈"抗議遊行國境邊陲的冷風苦雨中結束。官員和警察在飛機停飛的機場裏焦躁地等待﹐在混亂中伺機動用特權﹐以便能早些獲得復航的機位返台。對他們而言﹔這個春節因自己的職業而浪費了一半﹐似乎他們也是核廢料的另一種受害者。官員﹑警察﹑記者﹑雅美人﹐大家都急著離開廢料儲存場。
又一波抗爭過後﹐郭建平準備先協助父親搭蓋家中的涼亭﹐在島上展開原住民知青歸鄉紮根生活的新頁。警員們沈重的鎮暴盾牌靜躺在托運行李的櫃?上﹐雅美人收存的長矛靜立在家屋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