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屆策展人恩威佐,1963年出生於尼日利亞,後到美國紐約修讀政治學和文學,開始投稿Third Text
和 Flash Art,又與康乃爾大學非洲學系合創了Nk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Art,
在初嘗為紐約古根漢藝術館策劃一次非洲攝影展後,被邀作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策展人。文件展選擇恩威佐則是相信恩威佐「能從美、非的兩個角度來觀照歐
洲,從而帶領文件展開展歐洲和世界的對話。」值得留意的是,策展人的出生地、膚色種種表面訊號,會否形成談論「世界藝術」時一種「洋涇濱」式的特權?台灣
某些藝文的初期報導,就把恩威佐形容為「來自第三世界」的「非洲視覺文化代言人」。(羊文漪:76)幸而隨著認識增多,恩威佐實際「濃厚的美國色彩」,既
是「一個西方文化的質疑者」,「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西方文化的忠實推行者」的複雜面相才被認清。(俞可:45)
文/ 劉建華
文章來源: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9076.htm
© 香港中文大學
本文於《二十一世紀》網絡版第八期(2002年11月30日)首發。
Recently in Okwui Enwezor Category
Continue reading 邁進二十一世紀的首個文件展.
[摘要]
第一屆賽維爾當代藝術雙年展由已故策展人哈洛德‧史澤曼(Harald Szeemann, 1933-2005)策劃,標示著賽維爾為當代藝術新地標。在此基礎上2006年十月開幕的第二屆賽維爾當代藝術雙年展(2nd Seville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BIACS2)由歐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以<非家:全球社會的魅景(The Unhomely: Phantom Scenes in Global Society)>[註2]為題,探索當代人心潛在的恐懼和想望。恩威佐開宗明義引述德國政治學家卡爾‧施密特(Carl Schmitt,1888-1985)《政治的神學》第一章<主權的定義>第一句話::「主權就是決定非常狀態(The sovereign is he who decides on the state of exception)。[註3]」作為展覽論述核心;此處政治學的「非常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亦有譯為「例外之境」,以更適合當代語境。異曲同工地,去年十二月台北的「赤裸人」展覽(徐文瑞、瑪蘭‧李西特策展)也提出2005 年出版《例外之境》一書的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rgamben, 1942-)的「例外之境」後九一一語境、並於策展中實踐,也激起不凡的迴響。而恩威佐引用二十世紀初對世界秩序有憂心與危機感的施密特提出「非常狀態/ 例外之境」之初衷,在BIACS2以主權作為提問,跳脫既有西方藝術觀看角度的範式,創造新的藝術言說方式;同時,藝術的自主意識也是貫穿BIACS2策 展及美學實踐的主軸。有趣的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策展主題「非境之域」(Atopia),也正描摹台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例外狀態的例外」可以展 現的當代藝術自主攻略。(by Gwen Anes Kuo 文/郭冠英)
文/郭冠英
文章來源:Soundwatch, http://blog.roodo.com/soundwatch/archives/5050011.html
第一屆賽維爾當代藝術雙年展由已故策展人哈洛德‧史澤曼(Harald Szeemann, 1933-2005)策劃,標示著賽維爾為當代藝術新地標。在此基礎上2006年十月開幕的第二屆賽維爾當代藝術雙年展(2nd Seville 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BIACS2)由歐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以<非家:全球社會的魅景(The Unhomely: Phantom Scenes in Global Society)>[註2]為題,探索當代人心潛在的恐懼和想望。恩威佐開宗明義引述德國政治學家卡爾‧施密特(Carl Schmitt,1888-1985)《政治的神學》第一章<主權的定義>第一句話::「主權就是決定非常狀態(The sovereign is he who decides on the state of exception)。[註3]」作為展覽論述核心;此處政治學的「非常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亦有譯為「例外之境」,以更適合當代語境。異曲同工地,去年十二月台北的「赤裸人」展覽(徐文瑞、瑪蘭‧李西特策展)也提出2005 年出版《例外之境》一書的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rgamben, 1942-)的「例外之境」後九一一語境、並於策展中實踐,也激起不凡的迴響。而恩威佐引用二十世紀初對世界秩序有憂心與危機感的施密特提出「非常狀態/ 例外之境」之初衷,在BIACS2以主權作為提問,跳脫既有西方藝術觀看角度的範式,創造新的藝術言說方式;同時,藝術的自主意識也是貫穿BIACS2策 展及美學實踐的主軸。有趣的是,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策展主題「非境之域」(Atopia),也正描摹台灣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例外狀態的例外」可以展 現的當代藝術自主攻略。(by Gwen Anes Kuo 文/郭冠英)
文/郭冠英
文章來源:Soundwatch, http://blog.roodo.com/soundwatch/archives/5050011.html
Continue reading 藝術的實踐與自主-從BIACS2談起.
[摘要]
今年光州雙年展以「年度報告:2007-2008大展」邀請非裔美籍策展人歐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擔任藝術總監,協同策展人為韓裔的Hyunjin Kim和印度裔的霍斯科特(Ranji Hoskote),以及無數在幕後默默工作的大展行政團隊,擅組織邏輯的恩威佐為此展覽定調為層次分明三大子題:「上路 / 情勢報告書 / 介入」(On the Road/ Position Papers/ Insertions),「上路」回溯並邀展2006至2007年的國際藝壇受好評的藝術家,「情勢報告書」呈現不同的策展人對作品主觀的分析,「介入」 則是雙年展相關的活動設計。簡言之,較過往光州雙年展從試圖走出韓國悲情、朝向國際、到每屆推陳出新找出不同觀點的主題,第七屆光州雙年展則有穩定中求變 化之勢,沉定地縱覽2007年以歐洲、至2008年以亞洲為核心的當代國際雙/三年展,觀察其中的當代藝術家、團體的作品及其活動策略、挑出適切者、再向 最大多數的觀眾(不只限當代藝術族群)、和光州大學及美術館合作相關論壇、建立配套推廣與教育活動。恩威佐幾乎在策畫各項國際大展(2007年第二屆西班 牙塞維爾雙年展、1997年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2002年第十一屆卡塞爾文件展)皆與當地教育機構互動,今年秋天在舊金山藝術學院開的課「太平洋岸 文化事件」(Pacific Rim Event Culture)讓學生參訪光州、浦山、上海、廣州大展,這些規劃顯現恩威佐除了在政治哲學學院背景的文化謀略之外的教育家性格。
文/郭冠英
文章來源:Soundwatch, http://blog.roodo.com/soundwatch/archives/9693731.html
今年光州雙年展以「年度報告:2007-2008大展」邀請非裔美籍策展人歐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擔任藝術總監,協同策展人為韓裔的Hyunjin Kim和印度裔的霍斯科特(Ranji Hoskote),以及無數在幕後默默工作的大展行政團隊,擅組織邏輯的恩威佐為此展覽定調為層次分明三大子題:「上路 / 情勢報告書 / 介入」(On the Road/ Position Papers/ Insertions),「上路」回溯並邀展2006至2007年的國際藝壇受好評的藝術家,「情勢報告書」呈現不同的策展人對作品主觀的分析,「介入」 則是雙年展相關的活動設計。簡言之,較過往光州雙年展從試圖走出韓國悲情、朝向國際、到每屆推陳出新找出不同觀點的主題,第七屆光州雙年展則有穩定中求變 化之勢,沉定地縱覽2007年以歐洲、至2008年以亞洲為核心的當代國際雙/三年展,觀察其中的當代藝術家、團體的作品及其活動策略、挑出適切者、再向 最大多數的觀眾(不只限當代藝術族群)、和光州大學及美術館合作相關論壇、建立配套推廣與教育活動。恩威佐幾乎在策畫各項國際大展(2007年第二屆西班 牙塞維爾雙年展、1997年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2002年第十一屆卡塞爾文件展)皆與當地教育機構互動,今年秋天在舊金山藝術學院開的課「太平洋岸 文化事件」(Pacific Rim Event Culture)讓學生參訪光州、浦山、上海、廣州大展,這些規劃顯現恩威佐除了在政治哲學學院背景的文化謀略之外的教育家性格。
文/郭冠英
文章來源:Soundwatch, http://blog.roodo.com/soundwatch/archives/9693731.html
Continue reading 藝術奧林匹克走上亞洲之路?從第七屆光州雙年展談起.
恩維佐在文件展中,欲尋問的是文化間與城市間緊密的交流與全球性的交織下對藝術產生了什麼後果,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創作。
Continue reading 柏林與雅加達之間 ─歐洲人不能習慣的氣度 (文件大展報導).
【摘要】
這一代的策劃人深深地受到時常是絕對相反的兩種潮流的影響︰新興的多元文化政策和藝術界不斷高漲的保守主義。在加強前者的文化含義和對後者提出一 種批 判視角的過程中,恩維佐從一個詩人成為編輯、繼而成為活躍在今天的思維最明確最激奮人心的策劃人之一。1994年,在美國居住十三年以後,在尼日利亞出 生、在紐約生活的恩維佐創立了NKA--《當代非洲藝術雜志》,並是其三名編輯之一。如同NKA-在尼日利亞的一方言中是"藝術"、在喀麥隆的另一方言中 意指︰"談論"的多種含義所表明的那樣,這一雜志廣泛地談論藝術和理論,其依據的話題是當代非洲藝術,但並非僅限于此。1996年,恩維佐參與了在紐約古 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極受歡迎的展覽"所見︰從1940年至今的非洲攝影",同年,他被任命為第二屆約翰內斯堡雙年展的藝術總監,這一1997年秋天舉辦的 名為"貿易之路︰歷史和地理"的雙年展展出了來自63個國家的160余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一些在南非報刊和電視上的計劃。五月,恩維佐被任命為芝加哥藝 術學院當代藝術特邀策劃人。
這一代的策劃人深深地受到時常是絕對相反的兩種潮流的影響︰新興的多元文化政策和藝術界不斷高漲的保守主義。在加強前者的文化含義和對後者提出一 種批 判視角的過程中,恩維佐從一個詩人成為編輯、繼而成為活躍在今天的思維最明確最激奮人心的策劃人之一。1994年,在美國居住十三年以後,在尼日利亞出 生、在紐約生活的恩維佐創立了NKA--《當代非洲藝術雜志》,並是其三名編輯之一。如同NKA-在尼日利亞的一方言中是"藝術"、在喀麥隆的另一方言中 意指︰"談論"的多種含義所表明的那樣,這一雜志廣泛地談論藝術和理論,其依據的話題是當代非洲藝術,但並非僅限于此。1996年,恩維佐參與了在紐約古 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極受歡迎的展覽"所見︰從1940年至今的非洲攝影",同年,他被任命為第二屆約翰內斯堡雙年展的藝術總監,這一1997年秋天舉辦的 名為"貿易之路︰歷史和地理"的雙年展展出了來自63個國家的160余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一些在南非報刊和電視上的計劃。五月,恩維佐被任命為芝加哥藝 術學院當代藝術特邀策劃人。
Continue reading 大陸的漂移--訪卡塞爾文件展策劃人奧奎‧恩維佐(Okwui Enwezor).
【摘要】
恩維佐出生於奈及利亞,為一美國教育家、詩人、作家、藝評與策展人。目前定居於紐約與舊金山。他目前任教於舊金山藝術中心,亦是舊金山藝術學院常務院長暨資深校長,並曾於歌倫比亞大學、匹茲堡大學客座教授。
恩維佐曾任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1997)以及2008年光州雙年展的策展人, 策劃第十一屆德國文件大展、曾任西班牙賽維爾當代藝術國際雙年展藝術總監,並於世界各地策劃多檔著名展覽。他曾創辦Nka刊物,經常撰文在Flash Art, Atlatica和Third Text等藝術雜誌。
自1997年南非雙年展開始,恩維佐開始針對後殖民、多元文化、全球化等當前重要文化議題提出思辯與討論。
個人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Okwui_Enwezor
http://www.sfai.edu/People/Person.aspx?id=1336§ionID=4&navID=617
恩維佐出生於奈及利亞,為一美國教育家、詩人、作家、藝評與策展人。目前定居於紐約與舊金山。他目前任教於舊金山藝術中心,亦是舊金山藝術學院常務院長暨資深校長,並曾於歌倫比亞大學、匹茲堡大學客座教授。
恩維佐曾任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1997)以及2008年光州雙年展的策展人, 策劃第十一屆德國文件大展、曾任西班牙賽維爾當代藝術國際雙年展藝術總監,並於世界各地策劃多檔著名展覽。他曾創辦Nka刊物,經常撰文在Flash Art, Atlatica和Third Text等藝術雜誌。
自1997年南非雙年展開始,恩維佐開始針對後殖民、多元文化、全球化等當前重要文化議題提出思辯與討論。
個人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Okwui_Enwezor
http://www.sfai.edu/People/Person.aspx?id=1336§ionID=4&navID=617
Continue reading 奧奎‧恩維佐 (Okwui Enwez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