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生於台北縣樹林市(鎮)。1993年開始習畫,同年入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就讀。1994年,發表第一次互動性空間裝置《鏡室......八又二分之一空間》。1995年移居淡水竹圍,從事室內整建工作,並結識陳愷璜。再思考「再現」問題,全盤質疑先前六年來的種種創作觀,12月,發表《置位》於南北畫廊,為其對於創作及美學觀念上的一大跳躍。
1996年策劃「現象、關渡、1996」於表演藝術中心,以「雙向度測」參展。自組7人創作團體"非宣言",聯展於307教室,以「這個.純粹風景」參展。7月構思「一個消失的夏日午後」計劃。開始進行文件、素描、紀錄之整編工作, 由此啟發了「Docu-memory─文件記憶」系列,為後來「BUBBLE LOVE」之前身。9月移居北投關渡宮後街。於N.I.A.進行「燃燒1988-1996」行動,焚毀一批文件。並開始向阮義忠學習攝影,對於攝影美學及暗房問題產生大量的興趣。開始製作「意志的素描」。11月,向美術系館丟擲100顆雞蛋,由崔廣宇紀錄。12月發表「一個近乎無題的裝置」(無題)於南北畫廊 (意志的素描總結)。
1997年與曹培耕共同完成《假面》,提問攝影主體。拍攝「社會化的無聊(1)」系列,計有《追火車》、《跑河堤》、《手影》、《延燒16分25秒》、《行為與目的》等行動紀錄。於N.I.A.圖書館後構築一「透明空間」,毀於颱風。9-10月與小喬陸續進駐N.I.A.音樂廳廢墟。發表「重覆一個書寫」、「電視.暈眩」(錄影裝置)等。11月再度於國立藝術學院211空間聚眾,並恢復"夜間駐校"之舉。12月發表《偽形》(複合媒材)、《我(我)dwell》(裝置/行動)、《構成上裂開的主體》(平面)等作。
1998年初擬「藝術做為一次宣稱在瞬間閃爍」行動計畫。2月在211空間動手製做「地心號」。提著地心號,南下台南/彰化田中等地,進行《再會!我已從此離去》行動, 為其離開大學前的階段性重要創作。4月赴花蓮拍攝《放逐的話》、《跳》等作品。5月畢業展發表《再會!我已從此離去《;《旅行箱》等。延續對absent之想法,著手「一個作者的消失─從美好居 到縱貫線」創作計畫。6月搬離關渡,並將作品分散屯積於三芝八角屋、板橋、柑園等三地。8月感於生活的燥鬱,於板橋自宅拍攝《美玩美》,吞食報紙。編印作品資料集(mor-biographemes,亦名:我的頭皮屑)。9月/參與陳愷璜之「海徑」計畫,連續43小時乘船繞台灣島一週。12月應召入台灣海軍服役於高雄左營。
1999年3月,完成「一個泡沫的消失」計畫。5-6月高俊宏納編海軍89敦睦艦隊。隨船前往台灣澎湖、諾魯、索羅門、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在大海上有了「赤道無風帶的 擬象」之作,以為對於一個遙遠無國度的烏托邦的冥想。7月「一個泡沫的消失」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8-11月高俊宏斷續進駐三芝八角屋進行「一個泡沫的消失」實做。期間首度與藝術家謝德慶對話,引發他對權力意志的思考。12月高俊宏赴合歡山鳶峰附近持續「一個泡沫的消失」之實做。
2000年3月與小喬於新樂園藝術空間發表「蓮池﹒痰」,「破碎與殘留物」雙個展。4月在友人冬陽、毓英、文鐘等人協助下於東部海域粉鳥林漁港進行「一個泡沫的消失」之海洋漂流。9月退伍,開始面對現實社會。任陳愷璜助理。10-12月開始思考「無作品藝術的幾種可能」,並與友人培耕、小喬、惠宇、冬陽等組成「a咘通」團 體,取名自Art不通/藝術不通之諧音,共同進行「光之關渡平原」集體行動。聖誕節赴宜蘭南山山區,進行社會化無聊 (2) 之尿液行動。
2001年3月進行「社會化無聊(2)」之嘔吐行動,參加金華街「50分鐘」聯展。7月前往德國‧漢堡市工作。8月,中斷長年之創作形態的生活,開始嘗試在外上班。9月構思作品「在路上的路上」,因故未能實踐。12月與「a咘通」共同發表「媽的 ! 萬事阿咘通」,「新人物場」聯展於華山藝文特區。2002年3-8月構思由濁水溪源頭滾到出海口的「漂流計畫」。6度接受慧慶法師採訪關於創作歷程的錄音。9月赴日本山梨縣工作。撰寫創作自述「無聊狀態/關於藝術中的身體」。11月離開美術編輯工作,遠居三芝淺水灣山莊。
2003年2-3月進行個展「再摺皺」之製作,整理1995年以後創作上之主要文件。於 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發表「再摺皺─山喬菌宏的愉悅」。5-6月進駐樹林市進行「柑園實驗」工程。並入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9月前進外傘頂洲進行「Operation-shit」行動。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創作計畫「逆種植」。11月「Operation-forget」補牆行動於高雄豆皮。參加「作品展一件」於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2004年2月前進桃園復興鄉、彰濱工業區、南投仁愛鄉、屏東三地門、蘭嶼及花蓮萬榮鄉等地拍攝「逆種植」環島紀錄。6月開始籌畫「BUBBLE LOVE」作品書本及紀錄片之出版。9月「BUBBLE LOVE」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南誠品、師大路柏夏瓦、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等地進行新書發表座談。11月,個展「林中走錯路─低海拔的高級憂鬱」於新竹沙湖壢藝術村。赴政大梅洛龐蒂讀書會演講「阿普瑞遜範疇」。獲文建會贊助「穿越德國─尋找德意志近藝術」旅行及創作二個月,前往Frankfurt、Dusseldorf、Cologen、Kassel、Hannover、Bremen、Hamburg等地。12月於Berlin住二星期,再前往古城Dresden、Rothenburg等地。
2005年1月前往Munchen、Stuttgart、Karlsruhe等地。2月「巴伯計畫」(起點)參加簡子傑策展之「每一次」於南海藝廊。3月整建樹林大安路工作室,書寫德意志經歷。4月入圍「台新藝術獎」,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販賣藝術家的一天,一無所獲。5月持續「一人一個正方形」、「在留茂安,等待德意志」、「巴伯計畫」等創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