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四帖─閱讀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拘留營倖存者的訪談

作者:黃海昌、游崴翻譯
來源:游崴, 戰爭與辭典演講稿, 2008台北雙年展讀本

 摘要

本文用了一篇訪談,對象是二戰期間曾經待過日本拘留營的一名倖存者。透過拆解訪談文字,將其視為一個縮影,代表戰爭對人們產生的效應,並試圖從中抽絲剝繭,由此提出四點觀察,探討幾個理解戰爭的方式或角度:首先是缺席,即在場的消去;其次是恐懼與消費,如同一個循環過程,透過專制政權而散播;其三為共謀,即為求生存,道德與是非對錯變得模糊;最後,憐憫與愛──戰時依舊可能出現的冒險行為。

訪談

以下訪談進行於1990年,前後長達數月,以錄音帶及文字方式記錄,受訪者是二戰期間曾經待過馬來半島領地日本拘留營的倖存者,他被逮捕時約17歲。

「我才剛綁完膠樹上的膠帶回來準備乳膠,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三、四個中國人與一個日本士兵就把我逮捕了。他們把我帶進屋子裡,開始搜尋書架與碗櫃想要找什麼東西,但我不知道是什麼。他們一無所獲。」

「接著,他們用繩子綑綁我的手,另一個男孩也同樣被綁著,我不知道他從哪裡被抓進來的,我們被綁在一起,然候被帶到路上載往拘留營。他們審問我們,你幾歲?上過學嗎?我回答說我沒進過學校。我假裝自己是文盲。然後,我們被痛打一頓,打到我幾乎要一命嗚呼。打完後,我被拖進牢房。有一個洞,像是狗洞,長寬大概各兩英尺,我必須爬進去。裡面有很多人,約60、70人左右。房間很小,約11英尺寬、13英尺長,連可以坐下的空間都不夠,其中十個人只好蹲著。裡面的氣味聞起來很恐怖,散發著糞便、尿與體味的惡臭,而且非常熱,窗子都被木條封住了,看不到天空與一絲陽光。房間裡有一個撒尿用的煤油壺與大便用的便盆。每天下午三點,他們會給我們每人一個包著醃梅乾的飯糰與一碗水,這是每天唯一的一餐,每個人都餓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