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Night of Anger

2009年5月1日 21:00
倉庫藝文空間 -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 (地圖)(忠孝東路八德路口,華山對面,彩虹3C廣場三樓)


Night of Anger flyer


計畫發表

《二頁》 呂岱如 鄭慧華

二頁,一份非營利的自發性行動主義刊物。另闢創作與批判的公共媒體空間,創造運動力量的自主實踐,將知識生產、藝術創作、策展實踐、文化批判論述轉為具體的文化行動網絡。

《一個當代藝術中心,台北(提案)》雜誌專題 楊俊

藝術的世界已經這麼小、這麼「不重要」~我們彼此還吵什麼呢?讓我們聚在一起party吧!

音樂接力賽

蘇育賢

1982年出生於台南,早期以藝名蘇光光出道,多以吉它自彈自唱的歌手,如同隔壁老王般普通平凡是他最大的特色,曾自拍裸露猥褻照,依然未一脫成名,出道至今尚未發出個人專輯,目前長住在台南縣六甲,傳言有復出的計畫。

OverDose樂團

成員四人,Vox-Gioreno(小君),Rapper-Kalis,Guitar-Kit,Bass-Henn(亨), Drum-S.D,2003年三月成立,由主唱,吉他手KIT與小君號召成立。2006年後參與各大台灣獨立樂團的搖滾盛會,包括台中自由無限,大港開唱,春天吶喊,海洋音樂季,野台開唱,獨立發行OverDose首張同名EP,首張專輯預計在2009年夏天正式發行。 創團初期的音樂風格 以新式的重金屬搖滾結合饒舌,雙主唱一唸一唱的編制,搭配兩人柔和與爆裂的嗓音特質,不時歇斯底里的情緒怒吼,用奮力賦予激情演出方式,傳達自省憤怒的哀傷文字。

DINO

臺灣90年代噪音第二波代表人物,曾為知名團體「夾子」樂隊成員。他的創作標識著九零年代後半期臺北噪音運動在技術上走向純類比電子,在內涵上建立獨立美學之里程碑。 DINO的電子音響來自於極其簡陋的模擬器材,利用線路雜音、靜電或麥克風回饋建立迴圈回路,在無音源的狀況下創造「買空賣空」的「再生音樂」(Recycle Music)。 近年來DINO參與實驗電影、小劇場現場配樂製作,曾獲臺北電影節最佳音效獎。DINO對於英倫龐克文化及中國古典文化研究著力甚深,這些影響當可見於其作品之中。

王福瑞

台灣早期聲音藝術發展中,重要的藝術家之一。1993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實驗音樂廠牌和刊物「Noise」,成為國際實驗音樂網的一個據點。早期以「精神經」為名從事實驗聲音/影像創作,後運用Pd/Gem、Max/Msp/Nato,創作互動實驗聲音/影像。策劃「Bias異響」台灣首一聲音藝術展、「玩開-台北數位藝術節」等重要展覽。創作執戀於聲光、空間、身體之間的不明狀態,對於空想意念的衝動而持續創作。

Databass (耳朵蟲)

為現今輔大數音社創始成員之一,早期風格多變,從不自詡為專業的DJ,所以各種專業DJ不會在台上作的事情,他都想作。 而目前致力於發揚極簡科技舞曲(Minimal Techno)並以耳朵蟲的名義舉辦了多場音樂主題性派對,未來希望能將表演藝術以及傳統技藝,與派對活動相互結合。

影像特區

BBrother

承接自四月的盜版片影展與將在五月舉辦的Youtube影展,這次在活動的YJ台設立兩台電腦與投影機,以"關鍵字相關"、"影片接龍"的方式不斷搜尋播放,現場並開放現場觀眾參與無限傳接下去。 這次搜尋內容也將成為五月份蔬果菜大學youtube影展的片單之內。

錢葳

短片導演。專長發揮兼顧視覺趣味、音樂調性及內容深度的題材。 工作從短秒數精細製作的視覺包裝,走向到大篇幅的完整作品。內容涵蓋紀錄片,實境節目與戲劇。

唐翊雯

嘴唇邊有咖啡漬 眼裡有未乾的眼屎 說話 猶豫 說話 然後 然後 然後

超感謝...

王福瑞、劉心正、陳懋璋、鄭鏗彰(Kingkiang)、周安曼、羅悅全、蘇哲安、王柏鈞、朗機工,以及所有跨刀演出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