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分類中的文獻
- 吳瑪悧簡歷
 資料來源:2008年台北雙年展 
- Superflex簡歷
 來源:2008年台北雙年展網站 
- 吳中煒參加「南台灣,新風格雙年展」(1994)作品暨創作自述
 作者:吳中煒 
 來源:《1994 南台灣,新風格雙年展》圖錄,轉載於Flickr/neogenova相簿
- 撥開煙霧就什麼都不是──崔廣宇在「空場」的兩件冒煙作品
 作者:簡子傑 
 來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虛擬藝術村:當代藝術中心
 日期:2006年4月27日
- 瑪莎.蘿斯勒(Martha Rosler)簡歷
 來源:2004台北雙年展專輯及參展資訊, 本站整理 
 
- 朱力安.皮佛(Julien Previeux)簡歷
 來源:Le Meurice, 本站整理 
-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簡歷
 來源:本站整理 
- 藝術:傑瑞米.戴勒的藝術實踐 Part II 次文化篇(上)
 作者: 林心如 
- 傑瑞米.戴勒的藝術實踐 Part II 次文化篇(下)
 作者: 林心如 
- 「就是這樣」─專訪傑瑞米.載勒
 受訪者|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 
 訪談擬定、校訂: 林心如、鄭慧華
 訪談執行、翻譯: 林心如
 日期: 2009年10月16年, 倫敦
- 藝術界的反英雄:傑瑞米.戴勒
 作者: 林心如 
 來源: 作者提供
 日期: 2009年10月
- 採取行動、直接去做─Superflex成員約寇·芬格(Jakob Fenger)訪談
 訪談擬定、校訂|鄭慧華 
 訪談執行、翻譯: 林心如
 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倫敦
 
- 謝英俊談四川震災重建工作
 與談者:張鐵志(文化評論家)、阮慶岳(建築評論家) 
 日期:2009年5月25日
 整理:周安曼
- 沒有現實性、沒有土地的基礎,就不會有力量!─專訪謝英俊訪談
 訪問者:鄭慧華 
 訪問日期:2009年10月18日
- 文化主體的凝聚與再造─謝英俊的造屋觀念
 作者:鄭慧華 
 日期: 2009. 11
- 從廢墟到土地的再現
 作者:王墨林 
 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另一版本發表於《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
 發表日期:2003年9月出版
- 我該如何停止焦慮並愛上我的生活?欣賞崔廣宇的創作之後...
 作者:鄭慧華 
 發表日期:2005年4月 (本文發表於〈現代美術〉2005.4)
- 枯葉蝶的策略: 有關崔廣宇的〈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
 作者:陳泰松 
 來源:伊通公園網站
- 周旋到底─隱形都市求生指南:非實用篇
 作者:徐文瑞 
 來源:伊通公園網站
 
- 寶藏巖─葉偉立工作室‧雜記
 作者:游崴 
 來源:游崴個人部落格
 發表日期:2006年3月
- 空間故事與美學之用:寶藏巖泡茶照相館
 作者:曾少千 
 來源:現代美術學報
 發表日期:2008年5月
- 瓦利.拉德 (Walid Raad) ─阿拉伯世界的現代與當代藝術/第一卷/貝魯特1992-2005
 資料來源: 洛杉磯Redcat藝廊 
- 吳瑪悧與OURs〈台北大串燒〉行動─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牠的身世
 資料來源:「都會台北的燃燒地圖」官網 
- 謝英俊─中央研究院演講記錄:永續建築的經驗與分享
 作者:謝英俊 
 來源:第三建築工作室
 發表日期:2004/08/31
 
- 林其蔚網站
 來源: 疆界 
-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常民檔案(Folk Archive)
 作者: Tom Morton 
 來源: frieze Issue 93
 發表時間: 2005年9月
-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迷幻銅管 (Acid Brass)
 來源: Fairey Band 
-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遊行隊伍:展覽(Procession:An Exhiition)
 來源: Cornerhouse 
 發表日期: 2009年8月
- 我已經很習慣到哪裡都是一個他者:訪黃海昌
 作者:游崴 
 來源:游崴個人部落格
 發表日期:2008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