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分類中的文獻
- 卡洛斯.摩塔(Carlos Motta) 簡歷
 資料來源:Carlos Motta官網, 本站整理 
- 黃漢明(Ming Wong) 簡歷
 來源: Ming Wong個人網站 
 
- 陳界仁簡歷
 來源: 陳界仁提供 
 
- 楊俊簡歷
 來源:2008台北雙年展官網 
- 饒加恩簡歷
 資料來源 :台北國際藝術村 
- 余政達簡歷
 來源:2008台北雙年展網站 
- 阿比查邦‧委拉斯塔庫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簡歷
 來源: 2004年台北雙年展資料, 本站整理 
- 安利‧沙拉(Anri Sala)簡歷
 來源: 疆界展覽網站,及林心如個人網站〈安利‧沙拉〉專訪 
 作者:林心如、鄭慧華
- 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簡歷
 來源:維基百科 
- 恩斯特‧拉森 (Ernest Larsen)簡歷
 來源: vdb.org 
- 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簡歷
 來源: 維基百科, 2004台北雙年展參展資訊,本站整理 
- 撥開煙霧就什麼都不是──崔廣宇在「空場」的兩件冒煙作品
 作者:簡子傑 
 來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虛擬藝術村:當代藝術中心
 日期:2006年4月27日
- 谷特拉格‧阿塔曼(Kutluğ Ataman)簡歷
 來源:國際錄影藝術展 
- 安東尼.蒙塔達斯(Antoni Muntadas)簡歷
 來源:本站整理 
- 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簡歷
 來源:本站整理 
- 怪咖李國民 帶有機寶藏巖前進威尼斯
 作者:李維菁 
 來源:中國時報藝文版
 日期:2007.5.10
- 我們家在康樂里
 作者:黃茜芳策畫《城市再生的再生》展出介紹文案 
 紀錄片導演:黃孫權
 來源:帝門藝術基金會網站
 日期:2007. 12
- 再現他者與反思自我的焦慮-關曉榮的蘭嶼攝影
 作者: 陳佳琦 
 來源: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論文
 發表日期: 2002年6月
- 《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 關曉榮的原住民攝影影像
 作者: 王悅雯 
 來源: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
 發表日期: 2005 年 5 月
- 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
 作者: 關曉榮 
 
-  毀滅的遊戲 魏拉希沙可個展,「原始」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作者: 林心如 
 來源 : 〈典藏今藝術〉
 發表日期: 2009年12月
- 專訪阿比查邦.委拉斯塔庫(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作者: 林心如 
 來源: 林心如個人部落格, 《典藏今藝術》月刊
 發表日期: 2009年12月
- 藝術:傑瑞米.戴勒的藝術實踐 Part II 次文化篇(上)
 作者: 林心如 
- 傑瑞米.戴勒的藝術實踐 Part II 次文化篇(下)
 作者: 林心如 
- 余政達 〈附身【聲】者〉
 來源: 余政達提供 
- 聲音的拓樸式外交-論余政達的「語音-藝術」
 作者: 黃建宏 
- 專訪張乾琦
 來源: 公共電視節目<以藝術之名>, 訪問者:徐蘊康 
- 最個人的也就是最政治的─陳界仁回顧自身生命經驗才找到的創作路徑
 作者: 林志明 
 日期: 2009. 9
- 「就是這樣」─專訪傑瑞米.載勒
 受訪者|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 
 訪談擬定、校訂: 林心如、鄭慧華
 訪談執行、翻譯: 林心如
 日期: 2009年10月16年, 倫敦
- 藝術界的反英雄:傑瑞米.戴勒
 作者: 林心如 
 來源: 作者提供
 日期: 2009年10月
- 採取行動、直接去做─Superflex成員約寇·芬格(Jakob Fenger)訪談
 訪談擬定、校訂|鄭慧華 
 訪談執行、翻譯: 林心如
 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倫敦
 
- 我該如何停止焦慮並愛上我的生活?欣賞崔廣宇的創作之後...
 作者:鄭慧華 
 發表日期:2005年4月 (本文發表於〈現代美術〉2005.4)
- 枯葉蝶的策略: 有關崔廣宇的〈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
 作者:陳泰松 
 來源:伊通公園網站
- 周旋到底─隱形都市求生指南:非實用篇
 作者:徐文瑞 
 來源:伊通公園網站
 
- 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劃: 第三階段 : 垃圾
 作者:鄭慧華 
 來源:〈疆界〉展覽介紹及策展論述
 
- 空間故事與美學之用:寶藏巖泡茶照相館
 作者:曾少千 
 來源:現代美術學報
 發表日期:2008年5月
- 卡洛斯.摩塔(Carlos Motta)--The Leningrad Trilogy(列寧格勒三部曲)
 資料來源:oneartworld.com 
 
- 外灘畫報訪張乾琦
 來源:外灘畫報 
 發表日期:2007年11月
- 《無用功》--黃漢明(Ming Wong)個展
 來源: 澳洲網上唐人街 
 作者: 張艷平
 發表日期: 2009年
- 與黃漢明對談:新加坡藝術家在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Time Out)
 來源: TimeOut Singapore 
 發表時間: 2009年8月6日
 訪問者:Tania De Rozario
- 黃漢明創作介紹(Introducing the Art of Ming Wong)
 來源: DimSum 
 發表日期: 2007年9月27日
- 在無法有檔案的事件中,生產行動和檔案 - 陳界仁談〈帝國邊界 I〉
 作者: 鄭慧華 
 來源: <當代藝術與投資> Issue 32
 發表日期: 2009年8月
- 在「禁區」與「博物館」外,創造另一種書寫空間 - 陳界仁談《軍法局》
 作者: 鄭慧華 
 來源: <當代藝術與投資> Issue 32
 發表日期: 2009年8月
- 陳界仁的創作:作為「他者」,到歷史主體的「自我賦權」
 作者: 鄭慧華 
 來源: <當代藝術與投資> Issue 32
 發表日期: 2009年8月
 
- 犬狼之間-安利‧沙拉(Anri Sala)的創作
 作者: 鄭慧華 
 來源: 典藏今藝術
 發表日期: 2006年7月
- 安利.沙拉(Anri Sala)專訪
 作者: 林心如 
 來源: 典藏今藝術
 發表日期: 2006年7月
- 《電影筆記》史提夫·麥昆專訪
 譯者:周星星 
 來源:電影資料館、電影筆記
 發表日期:2008年11月號
- Sight & Sound: 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專訪
 譯者: SAMMAX 
 來源: 8½'s Vertigo部落格
 發表日期: 2008. 11
- 楊俊訪談
 訪問、整理:鄭慧華、周安曼 
 日期:2009.04
- 黃海昌的政治改革、反內安法令運動、政治抗議行動的個人藝術展
 來源:自由媒體 
 發表日期: 2004年11月24日
- 充滿想像,並且頑強的存在!---鄭慧華與陳界仁對談
 訪談、整理: 鄭慧華 
 來源: 鄭慧華部落格
 發表日期: 2004年3月11日
- 這一瞬間很靈光--黃海昌
 作者: 蔡長璜 
 來源: 《VMAG》,吉隆坡:MEASAT Publications Sdn Bhd
 發表日期: 2005年10月
- 我已經很習慣到哪裡都是一個他者:訪黃海昌
 作者:游崴 
 來源:游崴個人部落格
 發表日期:2008年9月
- 城市、記憶和歷史:楊俊〈關於遺忘與記憶的一則短篇〉
 作者:鄭慧華 
 來源:鄭慧華個人網站《本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2008年1月號》
 發表日期:2008年1月
- 在中國的《巴黎症》-胡昉訪談楊俊
 作者:胡昉、楊俊對談 
 來源:維他命藝術空間
 發表日期:2008年
- 《A Better Tomorrow》(美好的明天)--楊俊
 作者:Lew Baxter 
 來源:liverpool.com
 發表日期:2006年3月
- 《國境邊陲》不只是一部蘭嶼的影像斷代史
 來源:《22號倉庫》部落格記《國境邊陲》首映會暨座談會紀要 
 發表日期:2007年5月
- 驅逐惡靈的雅美長矛
 作者:關曉榮 
 來源:人間網
 發表日期:2007年1月
- 記錄一個大規模的、靜默的、持續的民族大遷徙──訪問關曉榮談「八尺門」連作和報導攝影
 作者:李明(記錄) 
 來源:《人間雜誌》創刊號
 發表日期:1985年11月
